成都职业技术学院:在“破”与“立”中,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
发布时间:2024-11-14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,强调“新时代新征程上,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,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”。面对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,职业教育更要坚定不移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培养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“八个相统一”为遵循,在“破”与“立”的改革中,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。
破冰立交,打破“冷漠壁垒”,转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
05后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“原生代”,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海洋中成长,习惯了虚拟世界的快速沟通,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自认“社恐”,显得格外拘谨与内向。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堂存有刻板印象,认为思政老师固执、老套且缺乏亲和力,认为思政课堂枯燥、乏味且强行灌输。要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,首先必须打破学生与思政教师间“冷漠壁垒”,消除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偏见与隔阂。
“面对面”互动,实现从陌生到信赖的情感重构。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社团“星火”平台,采取随机抽选与社团组织相结合的方式,组织“萌新见面会”,举办座谈、沙龙、访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、兴趣爱好、思想困惑及情感状态。精心组建老中青“跨代相融”思政教师代表,通过分享个人成长经历、学习生活点滴、青春奋斗故事以及追逐梦想的心路历程,使学生感受到思政教师的真实与温暖,建立心与心的链接,拉近心与心的距离。面对面的交流,不仅让学生们看到了思政教师的另一面,更感受到了思政教育的温度和力量。
“键对键”沟通,建立从线上到线下的多维渠道。学院创新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“明德e堂”,设立“慎思”“博学”“笃行”三大栏目,聚焦时事热点分析、优质学习资源共享以及“青春之问”师生互动板块,以更为生动的形象和话语方式与学生对话,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堵点、疑惑点,实现“键对键”双向沟通,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归属感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渠道,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和需求。
“心贴心”交流,描绘从课堂到生活的生动画卷。为了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支持,学院特设“圆桌交流区”,鼓励教师走下讲台、走出教室,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。定期举办“读书分享会”“思想交流沙龙”“时事热点研讨会”等,引导青年大学生分享阅读体验,倾听教师观点建议,树牢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一系列特色活动,让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,更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深刻意义,真正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破题立信,坚持“匠心育人”,答好职教思政育人时代课题
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,唯有深度洞察产业特质、行业特色、行业特性,方能生动阐释以强国有我、技能报国为核心的职业理想,以工匠精神、劳动精神为内核的职业精神,以服务人民、回馈社会为要旨的职业道德。
深入产业前沿,坚持“一线洞察”,触摸行业脉搏。学院深入了解产业需求,持续开展思政教师“下企业”实践活动,获取最新行业动态与职业发展趋势,精准把握产业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。近五年,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利用寒暑假投身“下企业”锻炼达30余人次,发表职教人才培养相关论文20余篇,优化完善课程教学设计30余份,并与企业携手共建思政实践基地9个。
融入专业建设,坚持“产教融合”,凝聚育人合力。学院积极参与专业建设,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对接 11 个二级学院。依据教师专业背景、研究方向及授课实际,安排教师相对固定在各二级学院授课,组建“思政教师+专业教师+产业导师”三师团队共11支。积极投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、专业标准制定及课程设置研讨会,使思政课教师全方位、深层次了解专业人才培养需求,着力培养更多听党话、跟党走、有理想、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。
突出职业素养,坚持“目标引领”,明晰教学方向。立足“修身精技、匠心服务”育人总目标,按照现代服务业“温度服务-精准服务-创新服务”根本要求,结合专业特色,全力打造“一专业一特色”职业素养培养体系。确立智慧康养专业“仁心精术、济世创新”、智慧建造专业“匠心匠技、敬业奉献”、互联网金融专业“经世济民、德法兼修”、艺术设计专业“以美化人、融合创新”等职业素养目标,形成职教特色鲜明的“一专业一特色”职业素养目标链,为课堂教学明晰方向,为学生未来发展保驾护航。
厚植家国情怀,坚持“三维递进”,精准资源供给。精准打造“三维递进”思政资源供给模式。深度挖掘伟大建党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hjc黄金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讲话精神等国家层面思政元素,抗震救灾、川军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、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区域文化思政元素,以及我校“生死摆渡人”薛瑾、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卫美佑、“四川工匠”张颖等校本典范思政元素,构建“国家-区域-校本”三维递进思政资源库,为高质量思政课教学输送丰富且精准的素材。
破局立势,创设“多元举措”,强化协同联动凝聚育人合力
整体性推进,让思政教育在协同联动上“强”起来。为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效,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,2024年5月,在成都市教育工委和人社局指导下,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牵头,联合市属高职与市技师学院,成立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教学研究中心。中心以“常规工作+项目专班”的灵活机制,构建“五联协同机制”,涵盖备课、教师培养、教学、资源共享与评价,形成强大育人合力。“5+N”备课模式,让150余思政教师共研备课,使超100名教师、18000余学生直接受益。
纵横向贯通,让思政教育在一体化贯通上“立”起来。联动成都市13所学校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同体,以“共同体”意识、“集成化”思路、“一体化”理念,聚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,开展“大手拉小手”集体备课、“同课异构”教学设计和研课磨课活动。以“新时代的家国情、与祖国同奋进”为主题的“同上一堂爱国主义思政课”教学展示,吸引了20余所学校近80名骨干教师参与,线上近千人次观摩,在众多主流媒体多次报道,共同体也成为首批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牵头单位。
数字化改革,让思政教育在资源聚合上“亮”起来。整合“政行企校”之力,建成1200平米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实践基地”,构建多方联动育人机制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,以“理论-仿真-实践”协同,“问题-故事-精神”串联,打造20余门虚仿课程的思政虚拟仿真体验中心。《成都战役》虚拟仿真课荣获全国大赛一等奖,让学生在仿真体验中,感受革命历史,升华爱国情怀,让思政课有深度、温度和广度。
全方位融合,让思政教育在创新探索中“火”起来。以2024年成都世园会为契机,组建“思政教师+世园会研学负责人+学生志愿者负责人”为核心的1+1+1“大师资”团队,创新开展“世园会里的思政课”,采取校园共讲、师生共话世园故事,传播世园文化,展示世园精神,共刻世园记忆,引导学生在世园的志愿服务中锚定青春航向,把个人奋斗“小目标”与成都发展“大蓝图”结合起来,实现“思政红”与“志愿绿”深度融合、价值引领与实践育人相得益彰、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。汇聚“思政教师+团学教师+辅导员+红色展馆负责人+基层干部”“多元大师资”团队,创新开展“田野间的思政课”,充分挖掘红色资源、乡村振兴鲜活故事等“育人大资源”,引导学生置身于现实场景、火热生活和亲身实践之中,深刻体悟“大道理”,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绚烂绽放。
历经持续推动,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“破”与“立”的改革中显著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,《与祖国共奋进 成都大中小学“同上一堂爱国主义思政课”》《以“思政红+志愿绿”厚植青春底色—世园会里思政课开讲啦》《田野间的思政课:把青春播撒到乡村振兴一线》等创新实践深受学生喜爱,在学习强国、中国教育网、教育导刊、四川教育发布等主流官方媒体报道多达80余次,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,成为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又一生动样本。
(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李丹)